close

溝通的藝術

 

    許多人常常問我說,為何你可以這麼會「說」,我不置可否,且有關口條的訓練網路上俯拾皆是,故這邊我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話語背後「思考」的重要性,其實從頭到尾重要的都是文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和價值,口條本身是無意義的,其僅僅是作為呈現價值的一種方式,記得,文字意義都是被額外賦予的。在過往,許多簡單指令我們都用肢體語言溝通,不妨你來試試看,現在向身旁的朋友展示以下動作,看看他們是否猜得出來,從打咖、唱歌、示愛、到上廁所、攻擊、退後,然而隨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加深,溝通開始「需要變得複雜」,舉個例子:如果你嘗試過剛剛的指令,那你再試試這個,「中午十二點半的時候,穿著辛普森的衣服和睡褲,我們去參加變裝派對。」隨著互動變得複雜艱深,文字的使用應運而生,如同上述所及,文字僅是價值的實質體現。

 

    MIT 學者Daniel H. Kim 1999 發表一篇文章,描述一個人看世界的五種層次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深度」。其牽涉到所謂價值的深淺。首先,最淺的叫做「事件」,也就是在我們眼前發生的種種,例如:燈開了、燈關了。事件看多了,你會開始察覺到「規律」,例如:每到夜晚燈總是亮著,每到早上燈總是關著。在沒有工具的幫忙下,人類天生能夠觀察到的,大概只到這裡,接下來三個層次是埋藏在思緒裡頭的。在眾多感受到規律的人裡面,有少數好奇心強的人會想要知道是什麼讓規律發生,他們開始製作種種的工具,幫助他們更進一步了解這個世界,所以望遠鏡被發明後,有些人開始知道原來我們住在地球上,地球傾斜的繞著太陽公轉,所以會出現四季,這就是所謂「結構」。再往下是「心智模型」,也就是始作俑者的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結構。假設你觀察到的事件是「滿 5000 500 的週年慶」,規律是每年都會發生兩次,結構是因為百貨公司每到了這時候都需要刺激買氣、去化庫存,所以有了這樣的規律。最後則是「價值觀」,每個人總會用自己習慣的思考面向切入眼前所接觸的事件,以百貨公司為例,從老闆的角度出發,老闆為了賺錢,以利益為導向的價值觀,碰撞出週年慶的結構(週年慶這項活動),接著是規律的產生(一年兩次),最後是由無數個事件(折扣,買氣,促銷)所組成,一個人的價值思考運行系統應運而生。今天所謂邏輯思辨的訓練其實指的就是挖掘思考的廣度與深度,藉由換位思考,藉由不同層次的切入,可以讓你愈加發掘真相,並且找到事件的初衷及根由。

 

    言歸正傳,我並非一個非常厲害的演說家,但我對自己有信心,我做好每一個可以上台的準備,因為我有很多的故事以及演講的素材可以分享,而這些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觀察。給自己一個機會,下次你發現一個有趣的「現象」,別再讓它僅僅是個現象,試著找出其規律,最後追本溯源找到其本因。我相信這樣的訓練,不但會使你更加擅長於思考之外,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小樂趣,而這些將成為豐富你人生的養分,除了使你成長茁壯,更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態度。

 

PS:這篇比較偏向價值觀,至於有關演說的小技巧會於下一篇分享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享受當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